北大回应钟芳蓉图据北大官方微博
接受采访时,钟芳蓉表达了对考古专业的热爱。她并非不知道这是“冷门专业”,而是相信自己好好学习,既能为考古做贡献,“养家糊口”也不在话下。
她对专业的热爱,是非常罕见的。事实上,在十七八岁高三毕业这个年纪,大多数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。人们选专业,都是随大流,所谓“热门”,就是趋之若鹜的选择。经管类专业,只不过是看上去和钱相关,就成了多年的“热门”,而像考古、人类学这样的“冷门”,往往只能接受调剂生。
报考、招生、就业之间,存在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。对所谓“热门”的期望,导致一些大学在这些专业上扩招,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满大街不说,个别大学盲目、随意上马跟进热门专业,师资和培养计划都跟不上,学生也一无所获。相反,考古学、人类学这些所谓的冷门,由于招生数量非常少,也维持着另一种“供需平衡”。这两天有朋友在到处找这位钟同学的联系方式,还听闻国外著名高校愿意为她提供奖学金。在国内,众多考古机构都向他“示爱”,赠送书籍和礼物,一时间也展现出了这个行业的诱人魅力。
部分考古机构和博物馆给钟芳蓉送去的“大礼包”。图据微博
在真正有前瞻性的父母看来,并没有所谓的“热门”“冷门”之分。梁启超有9个孩子,分布在各个领域,每个都成才。他判断专业的方式是着眼于未来,但是最根本的却是尊重孩子兴趣。他曾希望女儿梁思庄学习生物,因为当时女孩子读生物的非常少,但梁思庄却只对图书管理感兴趣,最后去哥伦比亚大学学了图书管理,最终成为这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。
在信息社会,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。最近几年,似乎流行用一种“否定性”态度来看待大学的专业。当医生的父母,不希望孩子学医,一些新闻业的朋友则多了一些幽默:“一些父母问我要不要报新闻系,我想说关键是看是否亲生,如果亲生孩子,就别报”——每个行业都不容易,但是这样的调侃,却足以让那些面临选专业的孩子产生困惑。
高分应该去选有“钱途”的,或者说希望“后浪”不要走自己的老路,其实逻辑都是一样的,都是以一种非常直接的“现实利益”来看待大学专业。这样看来,读大学就是为了就业。
这样的看法,看似非常实际,但往往也是刻舟求剑。以曾经热门的“金融”和“贸易”这样的热门来看,如今在就业市场都非常挣扎。即便是过去认为非常稳定的金融业,现在银行也都可能需要裁员或者减薪。
读大学本身是非常开心的事,有四年时间可以汲取知识的营养。但是,如今已经不太经常看到有人表达对“知识”和“专业”本身的热爱了,如果有可能,一些大学生可能愿意把四年压缩成一天,赶紧步入社会——这导致了大学中的某种浮躁气氛,它既是过于现实主义的,又近乎是虚无主义的。
钟同学的可爱,就在于她展现出了一种清新的气质。读北大,难道就仅仅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吗?她在选考古的时候,想到的并不是将来的就业,而是对这个领域的好奇和热情。这种热爱,才是打动人心的力量,有了这份热爱,相信她未来也不会“缺钱”。